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A国产欧美激情在线,亚洲男人在线天堂2019香蕉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0年03月29日 16:54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綜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全區上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2020年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實現上述目標,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緊密結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一次全會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字當頭,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一、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強化高質量發展支撐

  進一步完善和強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各項工作舉措,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規模,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抓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失業人員和農牧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優化公共就業服務,建立用工需求、求職需求和培訓信息對接機制。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多渠道靈活就業,加強援企穩崗。加快解決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高職擴招提質行動,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用好定向降準等國家貨幣政策工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供需兩端發力,打通信貸投放梗阻,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降低。加強項目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國家各類資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持續開展政金企融資對接,規范發展各類政府投資基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資金和產業入駐我區。

  (三)推動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鼓勵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推動更多“蒙字號”優質產品走出去。打造邊境貿易加工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發展泛口岸經濟。支持我區始發中歐班列提質擴容,推動大宗進出口產品落地加工,爭取全年開行中歐班列260列。培育發展外貿新業態,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增量提質。落實好《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9〕23號)、《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匯發〔2019〕28號)等文件精神,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

  (四)切實增加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聚焦基礎設施、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儲備實施,優化投資結構,爭取全年投資增長5%左右。進一步優化投資服務,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用地、規劃“多審合一、多證合一”,開展疏解治理投資堵點專項行動,完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切實搞好重大項目儲備,聚焦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點建設任務,緊緊圍繞大事難事急事,不斷完善項目儲備工作機制,嚴格項目入庫條件,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創新項目融資機制,落實“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健全重大項目實施機制,推動項目落地見效。

  (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精神,推進水利、能源網絡、城鄉基礎設施、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提升通信網絡建設水平。加快建設集大原高鐵、包銀高鐵、呼和浩特地鐵二號線、海拉爾至滿洲里等高速公路和農村牧區公路、通用機場群、能源運輸通道等領域項目,推動赤峰至京沈高鐵連接線開通運營,積極推進呼和浩特新機場、錫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鐵路、集通鐵路電氣化改造、烏蘭浩特至阿爾山鐵路改造、二廣高速二連浩特至賽漢塔拉、岱海生態應急補水等重點工程,加大市政管網、停車場、冷鏈物流、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建設力度,建設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

  (六)努力擴大消費規模。深入挖掘和激發市場供給與消費潛力,積極擴大特色消費供給,實施品牌培育推廣計劃,打造更多內蒙古品牌,以需優供、以供促需。順應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趨勢,結合實際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發展夜間經濟、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多渠道增加養老、托育服務供給,提升教育文化、健康醫療、旅游休閑等生活性服務業質量,促進行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完善社區醫療、養老、家政等小區配套設施,打造便民消費圈。有效啟動農村牧區市場,推進電商平臺建設,健全農畜產品批發市場體系。推動消費惠民,鼓勵舉辦文化旅游消費季等活動,承接舉辦體育賽事。打造區域特色旅游品牌,推動“內蒙古味道”“內蒙古音樂”“內蒙古影視”與“內蒙古旅游”融合發展,抓住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和冬奧會機遇發展冰雪旅游,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增強消費能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市場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

  二、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跨越高質量發展關口

  對照目標任務,持續精準發力,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強化產業、就業、生態、教育、健康、消費、社會保障、幫扶協作等各項脫貧舉措,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退出程序,完成現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提高扶貧資產使用效益。

  (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計劃,持續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堅持多管齊下,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強化重點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因地制宜抓好對散煤燃燒、工業污染、礦山開采、城市揚塵、柴油貨車污染等的治理,推動運輸結構調整,提高城鎮清潔取暖率,強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確保地市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8%,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市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較2015年下降12%。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加快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重點湖庫綜合治理,深化“一湖兩海”綜合治理,確保完成呼倫湖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項目。著力管控土壤環境風險,加強農牧業面源污染防治,嚴格工業用地、建設用地環境準入和監管,加強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確保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加大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繼續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加強地方債券支出管理,全面完成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盡快降低債務風險等級。加大金融風險防控力度,強化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監控預警和處置,推動包商銀行股權重組,推進化解不良貸款,嚴格落實互聯網金融監管責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跟蹤防范外部沖擊風險,準確評估、精準施策,善于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三、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強化創新驅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一)著力提升產業鏈水平。努力改變自治區產業“四多四少”(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狀況,下大氣力抓好產業延伸、產業多元、產業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充分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引導和鼓勵上游企業發展下游深加工產業,提高加工轉化水平。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化工、裝備制造、鋼鐵深加工、鋁及鋁后加工、稀土、乳肉絨加工等優勢特色領域打造一批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保障能源供給,推進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新增煤制氣產能25.3億立方米、煤制烯烴產能150萬噸。推進烏蘭察布、錫林郭勒等新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發展氫能等能源新興產業,推進能源智慧化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產業,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廣,加強工業互聯網建設。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智慧建筑、裝配式建筑。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實施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工程,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補齊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科技服務、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推進建設烏蘭察布—二連浩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二)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區域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大幅精簡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外的其他準入管理措施,壓減建筑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進一步壓減企業開辦時間、不動產登記時間。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效,進一步清理涉企收費,整治物流領域不合理收費,持續降低制造業成本。進一步促進公平競爭,加強監管執法規范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落實好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定出臺自治區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若干措施,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三)強化創新驅動引領。推進“科技興蒙”行動,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各類國家科技項目,加強與發達地區研發機構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創建一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推進關鍵領域技術攻關。強化創新平臺載體建設,落實部區工作會商會議重點任務,積極創建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爭取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展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引進、激勵機制。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全方位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增添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

  (一)加快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進一步創新公共資源配置方式,健全公共資源產權制度,促進資源收益合理分配。鞏固去產能成果,加快煤炭結構性優產能,推動鋼鐵、電解鋁等產能置換。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健全礦業權分級分類出讓制度,完善礦業權有償占用和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落實燃煤發電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措施,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建立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電價機制。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盤活建設用地存量,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二)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力度,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扎實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和國有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監管。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調整優化金融體系結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深化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革,推動民營企業市場化債轉股。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取得實效,基本完成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綜合試點,加快建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旗縣域綜合醫改模式,繼續提高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

  (三)提高全方位對外開放水平。圍繞打造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扎實推進各類合作平臺建設,形成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臺。高質量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二連浩特—烏蘭巴托—烏蘭烏德中線鐵路升級改造、濱海2號國際走廊等項目建設,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加快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甘其毛都、額濟納等自治區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積極開拓國際交流合作新市場,加強同歐美、東南亞、東北亞、中亞等區域以及與我國簽訂自貿協定國家(地區)的貿易往來。引導對外投資平穩健康發展。加強區域合作,鞏固深化與京津冀、環渤海、江浙滬粵、東北三省等區域的優良合作關系,積極謀劃與長江經濟帶、泛珠三角等區域拓展新的合作關系,深度融入國內產業鏈、價值鏈。

  五、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堅持農牧業農村牧區優先發展,建立完善農牧業支持保護制度。

  (一)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農牧業生產供給,推動草畜一體化發展,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優化農牧業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建設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堅持綠色興農興牧,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增加優質農畜產品供給。加快推進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和鹽堿地改造建設,新增高標準農田300萬畝、高效節水面積135萬畝。加快馬鈴薯主糧產品產業開發,深入實施奶業振興行動,發展壯大肉牛、肉羊、羊絨產業,抓好生豬生產恢復。提高農牧業標準化、等級化、高技術化、信息化發展水平,實施現代種業工程,加大產地凈化和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延長農牧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現代龍頭企業,推進品牌引領戰略,打造一批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二)著力改善農村牧區環境。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制定多規合一的實用型村莊規劃。加快補齊農村牧區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改善農村牧區供水、供電、道路、信息、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條件。全面完成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推動農村牧區污水垃圾處理、廁所革命、農作物秸稈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建設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1000個,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300個以上。

  (三)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創新。鞏固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促進小農牧戶和現代農牧業發展有機銜接,健全面向小農牧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穩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等改革經驗。深化農村牧區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牧區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和草原“三權分置”工作。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治理有效實現形式,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建設。

  六、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高質量發展格局

  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空間布局,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差異化協調發展區域布局,有效促進區域聯通、城鄉融通、內外暢通。

  (一)推動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調整完善相關政策,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農牧業向生產條件較好地區集中。全面實施《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內政發〔2019〕21號),有序推進園區整合和產業統籌,著力解決園區空心化、產業同質化、資源閑置化問題,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錯位發展、功能協調的園區發展格局。支持園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以效益指標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單位面積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二)打造區域增長帶動極。認真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內黨發〔2019〕24號)精神,深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促進呼包鄂及烏蘭察布協同發展,支持各地區依托優勢打造特色鮮明、錯位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提高區域競爭力。推進落實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推動東部盟市高質量發展,以赤峰和通遼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為重點,接續布局重大項目,支持東部盟市深化改革創新,提升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優勢。推進烏海及周邊地區轉型發展,建設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示范區。

  (三)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編制《內蒙古自治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和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黃河內蒙古段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行動計劃》,加強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推進實施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河道整治、防凌減災和蓄滯洪區建設,建設河套現代化灌區。推動流域產業綠色發展。

  (四)統籌城鄉發展。穩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升城鎮服務功能。繁榮城鎮經濟,促進產城融合,推動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

  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

  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高水平保護,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全面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繼續抓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開展大興安嶺及周邊地區退耕還林還草還濕試點,推進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國家試點,完成種草1450萬畝、營造林1290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924萬畝。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創建工作,編制上報《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蒙古)實施方案》。做好呼倫貝爾國家公園申報工作。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

  (二)大力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加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節能審查,開展重點行業能耗限額對標達標行動,推進能耗在線監測。全面落實行業準入標準,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新增產能。加快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完成128個綠色礦山建設,全面退出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推進綠色電廠建設,完成燃煤電站超低排放改造100萬千瓦以上、節能改造400萬千瓦左右,淘汰煤電落后產能4.2萬千瓦。實施綠色發展工程,研究制定綠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支持開展綠色化技術改造,推進重點領域清潔生產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建立綠色發展差異化考核和獎補機制。推行綠色生活方式,推進綠色示范創建工作。

  (三)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清單)硬約束,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進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劃定并嚴守“三區三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編制實施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國家林草資源管理“負面清單”,出臺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實施指導意見。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實行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推動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改革。

  八、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堅持從實際出發,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有效改善基本公共服務,著力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著力解決民生熱點問題。緊扣群眾關切,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好社會保障兜底、臨時救助等制度。保障農牧民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持續推進棚戶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市場長效管理調控機制,推動房地產遺留問題有效解決。加強資源統籌協調,落實豬肉保供穩價措施,保障肉蛋菜、天然氣等市場供應,強化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價費監管,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重視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深入推進醫養康養結合,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就近便捷托育服務。

  (二)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深入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實施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加快“雙一流”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統籌發展民辦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推進“互聯網+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實施健康內蒙古行動,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推進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和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實施蒙醫藥振興計劃。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領域改革,推進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施烏蘭牧騎標準化建設工程,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場館建設。發展體育事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建設一批人民群眾需求強、普惠性高的公共體育設施,推進足球改革發展,辦好“十四冬”冰雪運動盛會。

  (三)加快完善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高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緊急救援。強化責任管理,緊盯風險隱患,嚴守食品藥品安全防線和底線。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持三年總目標不放松。加強人民防空建設。著力強邊固防,完善黨政軍警民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做好地質、氣象、測繪等工作。

  做好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全區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扎實有效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以赴抓好重大政策落地實施、加快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推進重大改革取得實效,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要把握重大趨勢,立足區情實際,加強與國家各類規劃有機銜接,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0-03-29 16:54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綜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