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0日訊(記者 成琪)今年是我國批準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周年。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2004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履行締約國義務角度,在中央政府層面全面部署開展非遺保護工作。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完善了以各級非遺行政部門為主導,非遺保護中心、非遺館、非遺保護協會為骨干力量,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通過20年的實踐,我國已形成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銜接,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體系。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胡雁透露,中央財政設立了國家非遺保護資金,用于開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等的保護傳承活動。公布了5批共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056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項目10萬余項,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設立了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全國有210多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非遺的保護和發展離不開傳承人,我國不斷完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開創性認定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加大對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交流活動的支持力度。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進行年度評估和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激勵代表性傳承人更好履職盡責,年度評估優秀的將給予更多支持措施。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幫助傳承人提升技能藝能,累計培訓受益人數超過10萬人次。推動非遺學科專業建設,已有21個本科院校設立非遺保護專業。
此外,為了讓非遺更加深入地融入生產生活,我國還實施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發布涵蓋383個項目的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支持各地依托非遺資源建設9100余個非遺工坊,開展技能培訓,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同時還推出非遺特色鮮明的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推進非遺保護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建立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長城沿線非遺保護協調機制。推動非遺不斷融入生產生活,讓更多的群眾共享非遺保護利用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