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生態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立足“山多海闊”的地域特征,堅持走生態優先、陸海統籌的綠色發展道路,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以約占全國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創造了全國4.3%的經濟總量。福建全省森林面積1.21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5.12%,連續45年位居全國第一,綠色已成為“清新福建”最亮麗的名片。
在龍巖市永定區東部的龍潭鎮,曾經的“黑頭山”如今已變為綠意盎然的“花果山”。記者來到楓林村的萬花園林公司,只見蝴蝶蘭競相綻放,不少游客正在休閑露營、親近自然。
近年來,永定區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一座座廢棄礦山“變廢為寶”。“龍潭鎮因煤而興,資源型經濟曾占經濟總量的80%以上。煤礦政策性關停后,轉型發展迫在眉睫。”龍潭鎮黨委書記吳才開說,當地將蝴蝶蘭產業確定為特色主導產業,著力推動“花卉+旅游”產業發展,連續成功舉辦三屆“永定蝴蝶蘭文化旅游節”,“今年春節期間我們鎮火出了圈,每天自駕游的小轎車都有五六百輛。”
站在龍巖市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露采場觀景臺上極目遠眺,巨大的階梯式礦坑蔚為壯觀,礦坑內道路層層鋪展,一臺臺挖掘機不停忙碌著。
如何實現綠色環保開發,是礦產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多年來,紫金礦業集團持續開展金礦渣廢棄地和邊坡治理及生態恢復技術研究,針對不同類型的邊坡引進治理新技術,并不斷進行改良和應用。紫金礦業集團董事會秘書鄭友誠說,2015年以來,紫金礦業已累計投入植被恢復資金16.83億元,恢復植被面積5138公頃,種植樹木1028萬株,初步達到“開發一片、穩定一片、治理一片、成效一片”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主要流域國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99.0%,其中Ⅰ—Ⅱ類水質比例為70.5%,同比上升10.5個百分點。這得益于福建省不斷深化山海全域污染防治,系統推進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水治理。
清源山是泉州市久負盛名的旅游景區,周邊村莊、景點密布,曾經飽受污水困擾。福建省藍深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許華誠表示,藍深環保通過建設污水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建立76座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將潔凈環境還給了清源山。“我們目前在福建省安裝了2000多臺污水處理設備,利用藍深大腦智慧運維平臺就可以實時監控。”該公司總經理蘭強說。
在廈門市環東海域東北角的同安灣灣頂處,坐落著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濕地公園——下潭尾濕地公園。人工種植的紅樹林郁郁蔥蔥,成群的白鷺在樹叢中嬉戲。近年來,廈門市設立全國首個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臺,積極探索開展藍碳交易,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成為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鮮活示范。
今年6月,廈門伏特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買方,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完成了2000噸藍碳交易。該公司副總經理胡善洲告訴記者,海帶等海洋養殖產品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固化二氧化碳,產生一定的碳匯,企業可以買入碳匯抵償自身的碳排放。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董事長連煒表示,目前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構建了“山頂到海洋”的生態價值交易體系,海洋碳匯交易突破16萬噸,占全國藍碳市場一半以上。 (經濟日報記者 劉春沐陽 王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