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曝光,網約車司機使用作弊軟件偽造公里數,變小單為大單,這一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令人關注。
于用戶個體,作弊軟件偽造公里數,不僅增加消費者經濟負擔,降低消費者乘車體驗,更透支了人們對網約車服務的信任;于平臺企業,作弊軟件抬升了監管運營成本,提高了數據泄露風險;于行業整體,作弊軟件通過修改定位、操控價格擾亂市場正常秩序。亂象令人警惕,網絡黑色產業鏈再次浮出水面。
近年來,職能部門加力打擊網絡黑產,平臺企業依規封禁作弊人員,但網絡黑色產業鏈也在持續更新迭代,作弊手法花樣翻新,侵權手段愈發隱蔽。打擊網絡黑產絕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要久久為功,合力治理。
職能部門需持續強化執法力度,常態化開展點線面結合的監管治理,不僅要精準打擊,嚴厲處罰作弊人員,形成有效威懾;還要多方聯動,嚴控全過程、覆蓋全環節,斬斷網絡黑色產業鏈;更要深挖根源,鏟除網絡黑產生存土壤。
平臺企業應更好發揮主體作用,切實保護消費者、從業者及平臺自身的合法權益。一方面,加強協同合作,形成合力,織密立體式打假網絡,讓網絡黑產無處遁形;另一方面,構建技術優勢,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互聯網人才隊伍,提升技術能力,加快產品迭代,形成打擊網絡黑產的技術力量,令其無孔可入。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雷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