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兩則關于能源轉型的消息倍受關注。一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幾個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突破50%,形成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二是油氣巨頭殼牌表示,計劃今明兩年每年剝離約500個旗下加油站點,把重點放在公共充電樁上,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隨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加油站會被淘汰嗎?
傳統加油站已經感受到了生存危機。供應側,國內煉油產能仍處于新一輪增長周期,成品油資源整體供過于求,競爭態勢依然嚴峻。需求側,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是大勢所趨,替代效應已至“量變到質變”臨界點,一些地區成品油銷售出現下滑態勢,未來國內成品油需求或將直接跳過平臺期進入下降通道!半p碳”目標下,加油站如果無法適應能源轉型要求,必將被歷史淘汰。正視挑戰,傳統加油站亟需擁抱“四化”。
泛能化。從消費端來看,雖然成品油需求會下降,但出行能源需求還在增長。隨著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交通工具多樣化發展,傳統加油站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在具備條件的加油(氣)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換電設施,積極推進建設加油(氣)、充換電等業務一體的綜合供能服務站”。這為加油站轉型指明了方向。
目前,國內加油站不斷向綜合能源服務站轉型,出現了油氫合建站、加油加氣站、“油氣電”一體站、“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等多種新形態。這類綜合能源站可滿足更加多元化的能源消費需求,包括加油加氣、充換電、加氫等。同時,一些綜合能源服務站通過整合換電設施、新型儲能、屋頂光伏等資源,不僅實現了站內用能低碳化、低成本化,還通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增厚利潤,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此外,這一模式還改變了以往各類能源供應系統單獨規劃、獨立運行的方式,可有效減少土地成本,降低行政審批難度,攤薄運營成本,快速占領新興市場。
多元化?v觀加油站發展史,賣油都不是加油站的唯一業務。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加油只是日雜商店的一項輔助業務。20世紀30年代,受經濟大蕭條影響,加油站逐步推動服務多元化,在加油的同時幫顧客擦玻璃、檢查油位、打氣、加冷卻水、檢查電瓶等。此后,加油站又開始推行自助服務、24小時營業,集加油、超市、汽車修理于一體。未來加油站將不僅是能源補給站,更是消費綜合體。
從能源補給向便捷購物、洗車保養、餐飲休閑等多元消費場景延伸,是加油站轉型的必然趨勢。比如,中國石化安徽蕪湖石油國泰綜合加能站,通過引進百年“中華老字號”餐飲店耿福興,為顧客提供小籠湯包、蝦子面、酥燒餅“三大件”特色傳統小吃,成為網紅“打卡點”。加油站可持續創新“補能+”商業模式,打造“補能+購物”“補能+養車”“補能+餐飲”“補能+增值服務”等綜合服務模式,通過油非協同營銷,拉動消費升級。
社區化。除業務調整之外,空間“騰籠換鳥”同樣有潛可挖。加油站是城市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散布于城市各個角落,可在保持基本服務功能前提下,因地制宜提供旅游指引、代收快遞、手機充電、免費提供開水、飯菜加熱、雨傘借用、小藥箱等服務,增加咖啡廳、茶館、展廳、洽談室、兒童區、圖書室等公共空間,打通毗鄰小區的“走廊”,構建1分鐘便民服務站,將空間還給市民,讓綜合能源站更有“溫度”。
智能化。對便利性的追求是推動加油站發展的主要動力。最初的加油站要用小桶從大桶中灌取,然后倒入汽車油箱,加油過程十分復雜。1905年手動加油機問世后,加油變得更快捷,加油站數量也迎來快速增長。此后,加油站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在科技快速進步的今天,加油站轉型要充分借助云計算、人工智能、加油/充電機器人等新技術,進行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升補能便利度,豐富營銷手段,降低運營成本。
不變的是用能需求,變的是加油站業態。只有緊貼時代,不斷在產品組合、技術手段、商業模式上探索創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加油站才不會被淘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