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特征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為沿江省市和相關部門部署了更為艱巨的任務: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聚焦這一戰略,近8年來專門召開4次座談會,在“推動”“深入推動”“全面推動”“進一步推動”步步深入、提質升級的過程中,貫穿著穩扎穩打、久久為功的工作方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決策一以貫之。
在科學理論指引下,長江經濟帶的新時代發展成就有目共睹。曾經“病得不輕”的長江,如今面貌一新,不斷塑造著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越是此時越要牢記,長江大保護絕非一時之計、一事之謀。目前取得的成效還不穩固,客觀上也還存在不少難題。比如,一些地方的責任落實尚不到位、環境污染存量問題治理難度較大、生態系統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同時,長江經濟帶發展潛力巨大,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區域必須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達成這樣的目標,也要求破解難題,以高品質生態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守護好、利用好“綠色家底”,就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增強政策配套和制度銜接,使各方面工作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沿江省市和相關部門需拿出實干精神,更好貫徹執行、落實落細、取得實效。
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實際行動,要有符合實際的舉措,也要遵循共同的方法論原則。堅持人民至上,繼續秉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制約高水平保護的熱點、難點、痛點開展深入調研,摸清真實情況,找準問題癥結,提出應對之策,很多產業不能“一關了之”,要在改造升級上多下功夫。堅持系統觀念,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的協同治理,推動各地區互動協作、聯動發展。
“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實現高水平保護,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這是一道考題,檢驗發展理念、使命擔當、治理水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還有很多工作要錨定目標、綿綿用力、篤行不怠。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