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重慶旅游火爆。作為網紅景點之一,長江索道日接待量達到1.7萬人次。千里而來、排隊等候,就是為了在索道上俯瞰江景的幾分鐘?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索道公司彭鈺淇告訴記者,長江索道和景點觀光纜車不同,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獨特的煙火氣,使它成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
除了長江索道,重慶還有一處網紅公交:軌道交通2號線。在李子壩站,目睹單軌穿樓而過的瞬間,震撼感撲面而來。重慶公交頻頻火出圈,偶然中也有必然。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長江橫貫全境,山地占76%。復雜的地形,倒逼當地人不得不想盡辦法改善交通。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變不可能為可能。接受它、改變它、駕馭它——重慶的交通建設者們做到了。
依山建造的步道連廊、山上通往山下的電梯、穿樓的輕軌、跨江的索道……重慶人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把一座內陸山城變成令人驚艷的便捷之城。據介紹,重慶已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線路超500公里,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全市鐵路營運里程超過2700公里,其中高鐵營運里程達到102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4000公里;現有14000多座橋梁和隧道,是17項世界橋梁紀錄的保持者。預計到2035年,重慶都市圈內各區之間可以形成“一小時經濟圈”“一小時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
新技術結合新產業,推動交通基建不斷涌現應用新場景。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涂興永介紹,重慶創設成渝“電走廊”“氫走廊”“智行走廊”三大應用場景,建成128公里高速公路、520公里城市道路“智行走廊”示范道路。這“三條走廊”也是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著力點。貫通城市群的氫能快捷運輸線、便捷的高速公路電力補給服務網絡,以及具備車用通信網絡功能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都在逐步成為現實。
交通的發展,也不斷拓展城市未來發展的邊界。如今的重慶通江達海、走向世界:東向有長江黃金水道,航道總里程達4472公里;西向有中歐班列(渝新歐),輻射亞歐近40個國家超100個城市節點,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開行破萬列城市;南向有西部陸海新通道,2022年通達119個國家,運輸箱量增長68%;北向有“渝滿俄”國際鐵路,截至去年底累計開行5774班。
翻開重慶今年的交通建設任務單,工作量依然滿滿:持續加快15號線、24號線等12個軌道交通在建項目進度,總里程共304公里;新開工7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工程;重點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渝昆高鐵、渝萬高鐵等建設;基本建成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主體工程、萬州機場航站樓擴建等項目……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并稱為“極”,共同構成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從軌道上的都市,到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重慶走出一條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的建設道路。從交通不便的山城,到內陸開放高地,重慶正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縮影。 (經濟日報記者 喬申穎 吳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