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持續提升城市綠化水平,但部分地區出現急功近利、競相跟風、貪大求洋以及重建設、輕管護等問題,既浪費人財物力,也容易滋生腐敗。這些問題暴露出綠化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傾向,需高度警惕。
城市綠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從“綠在哪里”“用什么綠”到“如何常綠”都需科學規劃。有的城市追求“一夜成林”,將城市綠化簡單化為打造綠化景觀,致使城市綠化與城市規劃相割裂。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應注重生態系統整體性和功能性,堅持生態優先,使城市內部的水系、綠地同城市外圍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需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科學搭配樹種草種,綜合考慮生物多樣性,使之符合生物鏈、生態鏈要求,厚植生態福利。
城市綠化還要因地制宜,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有的城市跟風引進“網紅”樹種、舉債購買名樹名木等,一些品種養護成本高昂,后期存活率低。為避免這些問題,各地應結合本地特點,合理設置公共綠地,并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統籌考慮經濟成本與可行性,根據城市特點量身定制。所謂“三分建七分養”,城市綠化要堅持前期建設與后續管養同步推進,做到經濟適用、量力而行。鄉土樹種對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適應性強,栽培養護要求低,要用好鄉土樹種,使其成為城市綠化的主力軍。
城市綠化要避免過度“景觀化”傾向,在兼顧美觀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實用性功能性,讓老百姓可進入、可停留。同時,要廣泛征求公眾意見,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堵住關鍵環節不公開不透明等漏洞,及時糾正形式主義等問題,讓老百姓擁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裴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