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各路高手激烈比拼、爭金奪銀,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新時代青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成長舞臺。目前,我國擁有超2億人的技能人才大軍、超6000萬人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
職業構成總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舊工種漸漸消失,新職業不斷涌現。而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不僅加快了這一進程,還將對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產生深遠影響。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已進入人口發展新常態,雖然人口和勞動力規模依然龐大,但總量呈下降趨勢,勞動力大齡化特征明顯,并存在供需結構性錯配等問題。特別是在制造業一線,普工數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長期保持在2以上。正在爬坡過坎的制造業迫切需要更多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的大師、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當前,培養新一代技能人才的實施路徑聚焦在加快發展技工教育、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中國特色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等方面,這也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其中,技能競賽的作用不可小覷。賽場內,通過展示交流、技術比武,一批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賽場外,技能人才隊伍的振興,對于促進就業創業、推動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進一步壯大技能人才隊伍的規模和質量,應當在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各環節做好基礎工作。特別是因地制宜出臺更多激發勞動者內生動力的好政策,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完善職業評價機制,讓技能人才更有奔頭。
培養技能人才還需突出重點,加強制造業等重點領域人才培養。制造業發展離不開技能人才,尤其是在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高技能人才用過硬的實操能力把技術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走好技術轉化吸收的“最后一公里”。單一職業技能競賽項目較量的是技藝精湛程度,而整個職業技能隊伍建設則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注重高新技術、數字技能等影響制造業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技能提升。本屆技能大賽中,所有比賽項目均服務于實體經濟,有超七成的項目屬于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項目,近四成的項目屬于先進制造業項目,近三成的項目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對當代勞動者來說,也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緊跟國家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不論是與毫厘較量的焊接、雕刻、砌筑,還是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技能人才素質基礎打得牢,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廈才能蓋得高,個人成才成功之路也才能走得好。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