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一路行來,記者真切地感到,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能源大省陜西正在全力探索一條低碳發展之路,經濟發展開始換上綠色引擎。
能緊密貼合建筑外墻的彩色“瓷磚”、可以幾個人踩上去不碎裂的頂棚,其實都是可以直接替代建材使用的光伏發電產品;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斷刷新最高水平,目前已達26.81%。在全球最大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展館,不同規格的光伏電池、各種場景的應用方案,展示著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和技術前景。
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介紹,出于對陜西發展新能源前景的看好,截至今年6月份,隆基綠能這兩年在西安涇河新城投資452億元,建設年產100GW單晶硅片及50GW單晶電池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隆基綠能在全國范圍內產能最大的生產基地。
氫能產業是陜西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另一大支點。從制氫、運氫、加氫、用氫,一條閉環產業鏈正在形成。
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孫劍指著一臺體積不大的氫燃料電池告訴記者,這是陜西首臺自研自產車用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堆,可廣泛用于氫燃料電池重卡、大巴車等交通運輸領域及分布式零碳供電系統中。“公司提出做大功率燃料電池的科研需求后,科技經紀人迅速聯系到西安交通大學的科研團隊,從雙方第一次見面到項目落地僅用17天。”孫劍說。
在寶雞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焊裝車間里,一個個巨型機械臂騰挪揮舞。在300多臺庫卡機器人的密切配合下,車架一步步成型,“走”下生產線。吉利汽車寶雞公司總經理周秀龍告訴記者,截至今年8月份,吉利汽車寶雞智能工廠累計制造整車產品90余萬臺。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比重不斷加大,目前已經占到總產量的40%以上。
據陜西工信廳介紹,去年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輛,增長272%,增速全國第一。
雖然地處能源富集地區,陜西榆林仍積極布局新能源賽道,朝著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西部氫谷”、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的目標努力。
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智能化高通量催化反應評價實驗室內,一臺機器人在不同的實驗臺之間“走來走去”。工作人員介紹,它是在混合不同試劑配制出實驗所需的催化劑。機器人傳送試劑瓶,不僅節省科研時間,還將潑灑的概率降到最低。
“像榆林這樣,風光電水各種能源匯集一地的地方很少。在‘雙碳’背景下,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必須耦合,才能支撐各行各業發展。”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任曉光介紹,2019年,陜西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科研創新基地、產業化示范基地、科教融合基地為一體的能源科技創新平臺。榆林創新院就是雙方合作的產物,承擔著把創新創造理念轉化為批量生產技術的任務,相當于一個大型中試平臺。
遠遠就能看到兩個巨大的白色圓形儲氫罐,這是位于榆橫工業園區的華秦氫能產業園。榆林華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亮介紹,按照規劃,這里將在10年內建成集氫能裝備制造,氫氣生產、儲存、充裝、運輸及氫能綜合利用于一體的國家級氫能產業基地,實現全產業鏈銷售額達1000億元的能力。
秦嶺南北,綠意盎然。“綠色引擎”早已啟動,定會在未來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發展加速度。 (經濟日報記者 齊 平 雷 婷 劉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