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外賣平臺企業召開職工代表會議,通過了惠及全平臺騎手的集體合同。合同內容由企業與騎手代表協商形成,涉及勞動報酬、勞動保護、福利保障等多項與騎手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無疑是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有益嘗試。
在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通過網絡平臺自主接單,靈活性、流動性增強,勞動者之間、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減弱。勞動者與企業協商、訂立集體合同存在天然困難,面對一些企業不簽勞動合同規避責任,或以算法掩飾違法用工的行為,勞動者往往束手無策。
勞動者權益保護是關乎民生與發展的大事。新就業形態具有門檻低、容量大、時間靈活等特點,對于穩就業、保民生具有蓄水池作用。數據顯示,我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模式是發展數字經濟進程中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集體合同是勞動者一方與用人單位依法就報酬、工時、休假等事項,在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的協議,對于個人勞動合同具有補充、兜底作用,能夠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以集體合同強化外賣員權益保護的探索,對其他平臺企業具有示范意義。一方面,集體合同內容實實在在回應了勞動者關切。從外賣員配送費的核算標準、休息權與人身安全的保障到對涉及配送時長、獎懲機制的算法規制,達成了較為細致、全面的約定,保障了勞動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協商與簽約范圍覆蓋了全網勞動者。外賣員不論是否為平臺自有騎手,均被納入保障范圍,這不僅有助于規范企業用工行為、降低用工風險,更能增強人才吸引力與員工積極性,實現長遠發展。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集體合同訂立是第一步,如何確保全平臺勞動者的聲音有效傳達、合同履行不走樣、違約后對勞動者救濟路徑暢通,將是接下來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此外,集體合同保障模式在新就業形態中的探索,離不開近年來工會法的修訂、相關政策的出臺及各級工會組織的推動。勞動者權益保護絕不僅僅是企業與個人間的事,只有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多方合力,才能打通制度與政策堵點,共同織密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網。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史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