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透露,為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將推動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網友紛紛點贊,稱“煙火氣又回來了”。
與此相應,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各地也在陸續出臺支持小攤、小店活起來、火起來相關舉措,其中“柔性監管”廣受關注。例如,近日廣西政府辦公廳發布措施,對如何實施柔性監管服務,支持小攤、小店發展有了更詳細的規定。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消費需求不旺,各地積極出臺了對小攤、小店審慎包容的管理措施,對輕微違法行為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不予處罰和可以不采取行政強制措施,這些對繁榮市場和促進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當前,小攤、小店發展依然存在噪音擾民、阻礙交通、食品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要在市容管理與民生需求間找到平衡,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必須根據當前小攤、小店發展的新特點,出臺更多精準的硬招實招。
要把安全監管放在重要位置。近年來,隨著電商發展和消費水平提升,小攤、小店的經營重點不再是早期低價的日用品、小工業品和服裝等,而是轉向果蔬、特產和飲食,還有年輕人喜歡的后備廂集市等。因此,要多在食品安全、消防、環境質量、公共衛生等監管上出硬招,讓經營者敢擺,消費者敢買。
監管措施要更精準。各地劃定的小攤、小店集中經營區域,在市容管理方面有著較好的基礎,監管著重放在規范市場秩序,嚴肅查處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假冒偽劣、短斤少兩等違法違規行為。而活躍在大街小巷的流動商販主要以外來流動人口為主,或者覺得集中經營區域攤位租金太貴交不起,或者缺少獲取正規攤點的信息渠道。對于他們,要落實柔性監管服務措施,以教育疏導為主,慎用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服務措施要更細致。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在對限制事項作減法的同時,要對服務事項作加法。城管、衛生、交通、消防、環境等部門要密切協作配合,通過耐心細致的服務化解擺攤經營中產生的市容、衛生和交通等問題。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協調解決各類矛盾,搭建政府部門、群眾、經營者之間和諧溝通的橋梁,引導小微企業、小攤小店自覺履行食品安全、市容市貌等方面的職責,誠實守信、依法經營。
小攤、小店雖小,但關乎就業民生,也體現著經濟發展的生機和韌性。要以長遠眼光來看待其潛在價值和市場作用,不搞權宜之計“一陣風”,也不搞無序發展“一窩蜂”,真正讓小攤、小店融入城市,共生共長。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童 政)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