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歲月里,有夢想、有擔當,站得高、望得遠,把簡單、平凡的事情做好,不斷追求詩與遠方,平凡的人生也會奏出精彩的樂章,綻放馥郁的芬芳。
那是1987年7月,我從山東農業大學農村金融專業畢業,分配到中國農業銀行高密縣支行柏城辦事處、信用社。那時銀信合署辦公,基層工作生活條件相當艱苦,白天還好說,晚上真無聊,本來多人輪班守庫,因只我一人是外地單身青年,夜間值班就成了我的“專利”。每天忙完業務,關好銀行大門,漫漫長夜唯一能消磨時間的,便是閱讀幾份單位訂閱的黨報黨刊,其中就有《經濟日報》,當時尚為4個版。
我分到這個網點之前,過期的報紙大家多用來包物、糊墻。我把能找到的散存報紙攢成一摞,就著燭光瀏覽。很快,報道頗具特色的《經濟日報》吸引了“獨守柜房”的我,每晚寫罷日記,就參照《經濟日報》上現場短新聞的寫法,學著向縣廣播電臺、電視臺投稿!肮Ψ虿回撚行娜恕保嬗袔灼徊捎貌コ隽,并在縣農行系統引起轟動。網點也支持我業余寫作,讓我管理單位訂閱的報刊,還負責辦黑板報,閱讀、學習、使用《經濟日報》更具條件了!《經濟日報》積攢多了,我又把重要的、有參考價值的文章挑選出來,貼成剪報本,重點閱讀、反復揣摩、悉心體會。有《經濟日報》為伴,我眼里的基層工作不再乏味,反而覺得越來越充實……
3年后,我“寫”進了縣支行。支行文字工作要求經常騎自行車下基層調研,那次我到離城30公里的雙羊所了解夏收資金投放計劃落實情況,中午從糧管所調研回來,看到所主任辦公桌上有一份新到的《經濟日報》,從頭版讀到一篇關于做好夏糧收購工作的社論,聯想到此次調研的目的,不覺進入了稿件構思之中,連同事叫我到伙房吃飯都沒聽見。同事也沒在意,吃完飯回來,發現我還在對著報紙出神……后來,我寫出的稿件被省級黨報采用,引起支行領導重視,支行重新梳理夏收資金調撥計劃,并下大力氣抓存促貸,保障了夏糧收購,因而受到縣委縣政府的嘉獎。
2013年,我從城區調到支行柴溝分理處任大堂經理,去鎮政府開會時不僅在鎮長辦公室見到了《經濟日報》,而且恰逢再次擴版并啟用彩印,版面端莊大氣,圖片色彩鮮明,讀來更為親切。就是從這份報紙上,我注意到由歐陽夢云老師主編、以加強通聯工作為主旨的“讀者”版。于是,我根據約稿要求,結合參加工作近26年來研習新聞采寫的理論與實踐,寫了一封讀者來信投進版面郵箱,并按郵件要求加了QQ,進入“讀者二群”。群里寫作高手云集,讓我受益良多;歐陽老師還親筆指點,“每稿只圍繞一個側面寫,不要面面俱到”,令我頓開茅塞。
“心有靈犀一點通”,我的稿件見報率逐漸提高。行里從訂閱的《經濟日報》上看到了我發表在“讀者”版上的稿件,領導認為選題小中見大,很接地氣,把每周一期的“讀者”版通讀下來就是一個完美的小專題。自此,每每收到報紙他們都先睹為快,還比照實際工作修訂了單位的規章制度。比如,有一期“讀者”的話題是“吸煙有害健康”,行里就在閱讀欄張貼出來供員工瀏覽,從而徹底解決了機關屢禁不止的吸煙問題。
2015年春節,由于基層郵局放假,訂閱的《經濟日報》缺了近10天的,其中“讀者”版有我一篇涉及家風話題的短稿,支行領導也想看一下,我就與郵局聯系,對方答復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未能解決。最后,我抱著一線希望打了QQ群公布的報紙通聯電話,向接聽的一位女編輯詳細告知丟報情況,沒過幾天,就收到了《經濟日報》快遞來的春節期間那半個月的報紙。記得當時自己不禁激動地感嘆,“詩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有那位女編輯和歐陽老師這樣一些設身處地為基層著想、用行動維護讀者權益的《經濟日報》人,讓廣大基層讀者切身感受到了黨報的神圣與關愛。
再后來,《經濟日報》有了微信版,“財經早餐”更成了我每天必讀的第一篇目,且天天閱后留言。記得“讀者”版有段時間開辟了“微信留言”專欄,常有我的留言見報。春節我一大家子團聚辭舊迎新,就全家老少一起參加《經濟日報》微信訂閱號上豐富多彩的活動,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獲得獎勵,樂不思蜀……
“窺一斑而見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這個周末整理家中報刊,我找出了珍藏多年的上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之初那個《經濟日報》剪貼本,捧讀良久,心情難以平靜。近40年了,我與《經濟日報》共同成長,共同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祖國山河的巨大變遷。我要好好保存這個剪報本,這是我的初心和寶貴精神財富;我將繼續訂閱《經濟日報》,永遠與黨報同行!
。ㄗ髡邌瘟⑽南抵袊r業銀行作協會員)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