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
縱觀世界強國發展史,一個國家要真正強大,必須有強大農業作支撐。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無論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抑或是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從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來看,當前糧食供求仍呈緊平衡,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從高質量發展來看,農業不僅是基礎,更關系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成色;從國家安全基礎來看,“三農”不僅關系糧食安全,也關系農村穩定和治理有效。可以說,建設農業強國是形勢所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具備了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基本條件。農業產量和增加值均居世界第一,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但是,我國還不是農業強國,基礎不牢、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仍然突出。與主要農業強國比,在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建設農業強國,既是農業發展進程的提速,也是農業發展質量的躍升。可以說,建設農業強國也是主動作為。
建設農業強國既有一般規律、共性特點,更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這是因為,建設農業強國的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有其自身特點。比如,在糧食安全路徑上,依靠自己力量端牢14億多人的飯碗。再如,在農業經營制度上,有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同理,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推進共同富裕,都是應有之義。因此,建設農業強國要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
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將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著眼新時代新征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規劃,明確重點,循序漸進,務求實效。
要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從國際上看,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從自身來看,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未來一個時期,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推進,農產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保障糧食安全壓力更大。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千方百計調動農民積極性,改造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最終實現農業保供能力從數量到質量的全面跨越。
要以創新為動力。在水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農業增產必須靠科技創新。同時,在生產成本剛性上漲的情況下,農業發展還要靠機制創新。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注重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由產業鏈相對單一向集聚融合發展轉變。通過機制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最終實現農業從科技裝備到經營體系的全面提升。
要以農村現代化為支撐。農業強國,實質是“三農”強,不僅要農業強,也要農村美、農民富。因此,建設農業強國,不能僅強調產業發展,而是要協同部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鄉村建設,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要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短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最終實現農民從生產到生活的全面進步。 (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