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要種得好,還要儲得好、賣得好。眼下秋糧收購進入高峰期,由于糧價大幅上漲,農民看好后市,挺價惜售心理較為嚴重。各地要多措并舉推進農戶科學儲糧,確保農戶庭院儲糧安全,增強農戶議價能力,爭取好糧賣好價,真正實現從“豐收”到“增收”的轉變。
農戶科學儲糧關系農民增收。儲糧環節是糧食生產的終端環節,也是種糧賺錢與否最關鍵的環節。以前每到新糧大量集中上市階段,糧價都會出現階段性下滑,由于沒有儲糧裝具或者糧庫存糧,農民只得早早把糧食賣掉,以至于好糧賣不上好價。近年來,隨著收儲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農戶售糧習慣已經從集中售糧轉為全年均衡銷售,農戶通過科學儲糧,可以根據市場形勢擇機售糧,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
農戶科學儲糧關系國家糧食安全。農戶科學儲糧,能夠增強農戶抵御自然災害和風險的能力,降低糧食生霉和壞糧風險,減少糧食損失,增加糧食有效供給,提高糧食品質。更為重要的是,農戶儲糧是我國糧食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出現地震等自然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時,能夠起到糧食市場“調節器”和應急供應保障“緩沖閥”的作用。因此,要從國家安全大局出發,不斷提高農戶科學儲糧水平,增強農戶儲糧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戶儲糧方式逐漸從傳統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但農戶儲糧方式仍然比較落后,“地趴糧”仍然隨處可見,儲糧損失高達8%左右。“地趴糧”是廣泛存在于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比較粗放的露天儲糧方式,農民把收獲后的糧食堆放在院子或者地里,遇到雨雪天氣或者天氣回暖,極易發生霉變壞糧。2008年4月份,東北部分地區因為天氣原因以及“地趴糧”落后的儲糧方式,導致玉米霉變粒比例達到30%以上,農戶損失嚴重。
糧食“上樓”“入庫”,農戶儲糧不愁。近年來我國堅持不懈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加強農戶科學儲糧技術培訓和服務,開展不同規模農戶儲糧裝具選型及示范應用。針對東北“地趴糧”問題,各地因地制宜全力推進庭院立體儲糧,通過在農戶庭院里搭建碼趟子、鐵網囤、玉米棧子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的儲糧裝具,讓“地趴糧”“站”起來。針對農戶庭院無處存放、個人投入大、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各地拓展糧食存儲空間,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低效用地等,集中建設儲糧設施,變“分散儲糧”為“集中儲糧”。各地推進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充分利用閑置倉儲資源積極參與糧食產后服務,為農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促進糧食提質進檔,推動節糧減損,幫助農民實現“優糧優儲”,好糧賣好價,增加農民收入。針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儲糧難問題,強化農企對接,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糧食加工、收儲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種植和產銷銜接,減少中間環節,既解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儲糧難問題,又解決了糧食加工、收儲企業的糧源問題。
對農民來說,僅有好的儲糧設施是不夠的,還要加強庭院儲糧安全管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檢查糧情,發現隱患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避免生霉壞糧造成經濟損失。增強市場意識,在糧價波動新常態下,密切關注糧食市場行情,理性把握售糧時機,爭取好糧賣好價,真正實現增產又增收。 (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