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切實穩定市場主體政策預期。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穩住市場主體”“穩定市場預期”,并及時果斷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對于穩定市場主體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預期反映了市場主體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影響著市場主體的投資和消費行為。如果缺乏穩定的預期,政策的作用將會大打折扣,只有進一步改善預期,經濟恢復增長的目標才能更好實現。穩經濟和穩市場主體的當務之急就在于給市場主體以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
受超預期因素沖擊,當前經濟運行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遇到較多困難,對政策也有諸多期待:有的希望減稅降費,有的希望減免房租,有的希望降低融資難度,有的希望招工能有補貼,還有的希望能繼續壓縮負面清單、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對此,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大量政策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與各種“優惠”“服務”相比較,企業更希望獲得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因此,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激發市場活力。
市場環境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常態。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行業發展階段以及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政策必須作出相應調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也是政策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對可能造成市場環境變化的政策調整,市場主體有心理準備和適應能力。他們希望政策出臺和調整的時度效能把握得更好些、更準些,過渡期等緩沖措施能設置得更科學些、更合理些,盡量避免“急轉彎”和“一刀切”。一句話,穩是動態地穩,調要科學地調。
《意見》提出,要建立政府部門與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常態化溝通平臺,及時了解、回應企業訴求;制定涉企政策要嚴格落實評估論證、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核等要求,重大涉企政策出臺前要充分聽取相關企業意見;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評估評價制度,政策出臺前科學研判預期效果,出臺后密切監測實施情況,等等。落實好這些措施,無疑將有助于密切與市場主體的聯系,增強各類企業的發展信心。
事實上,市場主體的呼聲已及時得到回應,各項助企紓困政策一延再延。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緩繳的所得稅等五稅兩費,9月1日起再延遲4個月補繳,涉及緩稅4400億元。
當前,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正是頂風爬坡的關口,必須以更強緊迫感夯實經濟恢復基礎。在強調穩政策預期的同時,那些有利于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穩經濟大盤的政策措施可以適當快一點,能用盡用、快出快落地,為市場主體創造需求、提振信心,助力經濟鞏固恢復基礎。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