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政策有如“接力賽”,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繼續降低是其中關鍵一棒。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可謂抓住了重點、擊中了要害。
當前,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宏觀政策要在擴大需求上積極作為。如何擴需求?具體到貨幣政策,就要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在支持信貸有效需求回升上下功夫。其中,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是兩個有力的抓手,一邊事關上億市場主體的“血脈暢通”,另一邊關系到千千萬萬居民家庭的消費意愿。
作為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已逐漸替代貸款基準利率成為貸款利率定價的“錨”,決定著銀行貸款利率的水平和走向,直接影響各類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就是要堅持用深化改革的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平下降,努力解決“融資難”問題。
改革以來,LPR報價逐步下行,我國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去年全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達到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1月份至6月份,企業貸款利率為4.32%,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創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新低。同時,LPR報價較好地反映了央行貨幣政策取向和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已成為銀行貸款利率定價的主要參考,并已內化到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中,原有的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得以有效疏通。
近年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持續推進,而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的提法則比較罕見,這釋放出從投資和消費兩端同時發力的政策信號。企業端的投資與居民端的消費,均對穩經濟起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8月份LPR實施非對稱下降,即1年期LPR下降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降15個基點,旨在提振信貸需求。LPR下行一方面可引導金融機構繼續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激發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穩定企業和居民的信心和預期。特別是5年期以上LPR的大幅下降,將利于降低購房者成本,與支持房地產企業融資等措施形成組合拳,對于穩定房地產市場具有積極意義。減輕大多數貸款購房者負擔,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
近年來,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斷建立健全,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高。下一階段,應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釋放LPR改革效能,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維護市場良好競爭秩序,推動繼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的下降。(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