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報道請掃二維碼
10月21日,經濟日報刊發長篇調研《威武祁連》,對甘肅省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探索具有地方特色、以生態優先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進行了報道,引起熱烈反響。經濟日報記者就甘肅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以綠色發展引領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專訪了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尹弘。
記者: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展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方面,甘肅有哪些深刻體會?
尹弘: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的過程,既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過程,也是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的過程。我們深刻體會到:
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甘肅生態文明建設,多次對祁連山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批示,多次面對面囑咐我們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各環節,保證了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保證了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甘肅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壓實政治責任是重要前提。甘肅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認真履行生態環保第一責任,多次深入祁連山腹地和重點生態地區調研督導。省直部門和市縣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統籌推動問題整治、修復治理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形成了人人擔責任、事事有人抓、層層不松勁的工作格局。
增強法治觀念是基本遵循。在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過程中,我們汲取深刻教訓,堅持將依法整治擺在突出位置,把法律法規挺在前面,依法依規推進整改任務落實,確保了整改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力有效開展,為高質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法治基礎。
加強執紀監督是重要抓手。各級黨委政府經常性開展整改督察檢查,嚴格落實生態文明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加大執紀監督力度,對整改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和違法違規、整改不力、推脫敷衍的責任單位及責任人,依法嚴肅追責問責,形成了有力震懾。
記者:甘肅這些年在堅持生態優先、注重系統治理方面探索形成了哪些制度性、機制性的有效經驗?
尹弘:我們牢牢扭住生態環保這一底線性任務,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生態文明體系,積極探索管用有效的制度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政策設計方面,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劃定842個管控單元,嚴格空間、總量、環境準入管理;制定推動綠色發展的相關《決定》、《規劃》以及《行動計劃》。制度保障方面,全面建立和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取消對限制開發區內縣市區的GDP考核,對各級各地年度考核實行生態環保“一票否決”,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修復嚴抓”的防控治理體系。試點創新方面,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國家公園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自然生態用途空間管制等方面探索創新,推動國家公園從試點試行向全面推進轉變。監測監管方面,初步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模式,開展跨部門聯合執法,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設立跨地區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案件專門法庭。資金支持方面,逐年增加生態環保經費投入,設立總規模2000億元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基金,推動設立蘭州新區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引導銀行機構不斷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
記者:甘肅將如何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尹弘:作為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甘肅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系,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更好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統一。
一是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祁連山地區、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區為重點,做好水的涵養、土的保持、沙的治理三篇文章,推動實施“四屏一廊”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全面提升黃河流域生態功能。依托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二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整體質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工程,加快重點行業領域污染治理,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實施水污染治理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實施土壤污染治理工程,開展固體廢物綜合整治,強化重金屬污染防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
三是統籌抓好生態保護治理修復。構建以祁連山、大熊貓、若爾蓋—黃河首曲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行自然保護地分區分級管控。加強江河湖泊生態保護,實施尕海、黑河等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和自然濕地搶救性保護項目。加強黃河河道治理工程和標準化堤防建設,提升防災減災基礎能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大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力度。
四是全面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堅持產業生態化,加強生態保護治理與發展生態經濟有機銜接,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跟進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改造,推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和法規,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不斷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記者:甘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如何更好處理綠色發展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尹弘:生態美則發展優,發展優則百姓富,生態與發展的共贏已然成為關系人民福祉和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我們將把保障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權益作為最大民生工程,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相結合,系統謀劃,綜合施策,讓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紅利。一是以整治突出生態安全隱患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為重點,扎實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化解,努力推動生態環保隱患徹底消除、問題全面見底。二是以發展壯大清潔能源、循環農業、文化旅游、中醫中藥等生態產業為牽引,在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能的同時,讓群眾更好實現就業和致富。三是以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努力打造一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整體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四是以實施生態惠民工程為載體,結合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公益林補償、天然林保護等生態項目,為生態保護區的農牧民增加就業機會和實際收入,讓共同富裕更加真實可感。
記者: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中,甘肅如何把培育“綠色文化”、展現“綠色魅力”同文化建設結合起來?
尹弘:我們充分發掘甘肅豐富歷史文化資源中的生態元素,有效發揮生態文化在弘揚傳統、培育風尚、凝聚共識方面的突出作用,引領帶動全社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厚植生態底色,彰顯綠色文化。一是創造生態文化宣傳產品。集中創作反映生態環保成效、承載生態文化理念的宣傳產品,推出了《祁連山下》《靜靜的濕地》《守山者》等多部紀錄片和主題電影,《天馬故鄉的綠色傳奇》榮獲全國環保宣傳“品質之心”優秀獎。二是打響生態環境宣傳品牌。大力弘揚八步沙“六老漢”當代愚公精神,教育引導社會成員把“六老漢”治沙精神傳承下去,積極建設秀美家園。結合重大環保紀念日,廣泛開展公益環保宣傳活動,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態觀,自覺投身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三是創新生態環保宣傳方式。采取集中報道、新聞發布等方式,全方位展示甘肅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策劃組織主題采訪活動,深入挖掘生態環保故事,通過網絡直播、系列專題、熱詞速評等渠道,多視角呈現生態甘肅的魅力與活力。(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