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病了,怎么治?”
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湖北團開放日上,圍繞長江保護問題,代表們展開了熱烈討論。
“長江漁政部門組織的科考監測顯示,作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指標生物’的江豚,在長江宜昌段的數目已恢復到15頭左右,且至少有3個‘家族’。”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宜昌市市長張家勝高興地說,2018年,宜昌城區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了12.5%、8.6%,優良天數達到274天,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國、省考斷面水質保持優良,長江干流宜昌段3個斷面總磷濃度分別下降10%、12%、26.7%。
“2018年,宜昌既面臨經濟‘撐不撐得住’的壓力,更存在化工企業職工安置、債務處置、生產裝置安全環保拆除、騰退土地污染治理等現實難題。”張家勝代表表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雖然面臨較大經濟壓力,但去年宜昌新關停化工企業5家,改造升級17家,并率先在湖北省內實現煤礦整體關閉。轉型并沒有讓宜昌經濟“掉下來”,去年宜昌市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增速從2017年的2.4%回升到7.7%。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病了’這個問題,我們要解答好,更要解決好。”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表示,我們要把解題的思路放在“破”“立”并舉上,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生態優先一寸不能讓,綠色發展的積極性也要一刻不松。(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柳 潔)
2019全國兩會專題報道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