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19年的經濟形勢,社會不樂觀的預期較多,需要正確判斷,要有戰略定力,短期內如果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可出臺一定政策對沖,注意預期引導。預計2019年上半年經濟還會有一定幅度減速,到下半年會趨于穩定,但增長平臺重心會有所下移。這些變化都可以在增長階段轉換的邏輯中得到解釋。
調整“速度高才形勢好”觀念
一是看待增速要與所處增長階段、潛在增長率掛鉤。在過去的高速增長平臺,潛在增長率在10%左右,7%就是低速度;到了中速增長平臺,潛在增長率大概在5%左右,實際增長5-6%也是高速度。
二是中國經濟正處在供需結構大調整、新舊動能大轉換的階段。行業分化、重組,市場和利潤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較多企業比過去困難,都是這個時期難以避免的現象。高質量發展沒有優勝劣汰是無法實現的。近期強調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但一些地方做成了不能讓民營企業倒閉,這就搞錯了,民營企業的優勢就在于優勝劣汰。政府需要做的是完善企業兼并、退出、社保等政策的配套。
三是調整“速度高、形勢好”的觀念。這種觀念在高速增長期大體是對的,但到中速增長期,仍試圖保持過高增速就會出問題。過高杠桿支撐的高速度不可持續,實際上經濟形勢并不好。
新增長動能要由“爬高山”轉向“填洼地”
國際比較研究表明,我國基建比重比OECD國家相同發展階段高出一倍以上,房地產高出三分之一,但社保、衛生、福利部門的政府支出比OECD國家均值低三分之一,居民支出偏高。由此可看出,我國結構性扭曲問題相當突出。基建、房地產、部分重要工業產品等需求已經越過了歷史需求峰值。
發掘經濟增長新動能要由“爬高山”轉向“填洼地”,重點是打通城鄉之間土地、人員、資金等要素流動通道;打破基礎產業的行政性壟斷,降低物流、能源、通訊、融資、土地等成本;打開服務業特別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對外對內開放大門。這些領域增長潛能還很大,但不實質性地推動改革開放,這些潛能是出不來的。貨幣政策的結構導向,除了支持中小企業、農業外,還應定向支持實體經濟中具有新增長動能的領域。
(作者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本文是作者在博智宏觀論壇第三十五次月度例會上的發言。)
(責任編輯:馬常艷)